2019 No.3(全文+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 2019-07-23   浏览次数: 1049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年第3期在线阅读

http://mall.cnki.net/onlineview/MagaView.aspx?fn=JNDS201903*1*


农业经济

  • 70年来中国扶贫政策演变及其优化路径

    唐超;罗明忠;张苇锟;

    贫困是制约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扶贫政策直接关系到贫困问题的解决。对70年来新中国扶贫情况和政策演变历程展开分析,探索扶贫政策优化方向和路径。研究发现:70年来,新中国贫困人数和发生率均呈先增后减趋势,中国扶贫资金增长趋势明显,在财政支出占比阶段性增减交替,贫困区域分布不均衡,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困难;按照不同时期政策特点,中国扶贫政策演变过程可划分为救济式扶贫阶段,体制改革下大范围扶贫阶段,开发式扶贫阶段,综合开发式阶段,多元性、可持续发展阶段和精准扶贫阶段等6个阶段;在扶贫政策演变过程中,扶贫开发逐步实现了从政府意识到国家意志转变,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参与的内生导向转变;扶贫政策在扶贫理念、政策创新和体系完善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因此,扶贫理念应从消除绝对贫困向消除相对贫困转变,构建动态脱贫机制;推进扶贫政策与农村发展政策融合;建立口径一致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扶贫主体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参与转变,发挥各类主体作用。

    2019年03期 v.18;No.81 283-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三变”:何以从一种模式上升为制度变革?——兼论“三变”改革的制度缺陷与实践问题

    于福波;张应良;

    在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背景下,三变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机制-行动分析框架,结合实地调查和所掌握资料,对三变改革产生的制度渊源、动因和实施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三变并非起源于较为发达的城郊地区,而是发源于较为落后的贫困山区。三变改革从一种模式上升为制度变革,根源在于资本下乡对原有的乡村治理结构及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营制度造成了冲击,并对其进行了重塑,属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制度变迁过程。另外,政府在推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政绩导向,由此可能引发政策风险,对私人投资和农民造成双挤出效应,且加剧了农村产业组织的虚化程度。最后建议在三变改革政策的推广过程中,着力构建以农民为中心的主动协商型三变改革模式。

    2019年03期 v.18;No.81 293-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农产品电商发展对农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效应——基于省际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戴盼倩;姚冠新;徐静;

    基于产业关联理论指出农产品电商发展会倒逼农业转型升级,并从技术革命、人力资本积累与规模经营3个角度进一步分析倒逼效应的发生机制。基于此,结合我国2010—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与测量。结果表明:农产品电商对农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效应显著但力度偏小;农业转型升级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调整过程;当前主导我国农业发展的要素禀赋结构在变迁。

    2019年03期 v.18;No.81 302-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中国粮食种植面积能对市场作出正确响应吗?——基于面板联立方程的实证

    赵玉;严武;

    构建反映粮食种植面积变化的动态模型,将2004—2016年31个省区按照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进行样本分组,运用面板联立方程分析价格、风险、成本和需求等市场因素对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研究表明,主产区粮食生产价格无法对粮食种植面积的变化作出响应,粮食种植面积也没有对价格波动作出正确响应,市场机制尚无法有效发挥对主产区粮食种植行为的调节作用。在受到外部冲击后,市场自发的调节会导致主产区粮食生产价格和粮食种植面积偏离均衡状态。非主产区粮食市场机制更加完善,在受到外部冲击后,市场自发的调节可以使粮食生产价格和粮食种植面积恢复到均衡状态。最后提出应从完善主产区市场机制和保障粮农收益两方面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

    2019年03期 v.18;No.81 313-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区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购买意愿实证研究

    马凤才;张仕颖;

    虽然转基因食品已通过商业化运作进入到人们的日常消费,但是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议却从未消失,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风险仍有疑问,这些疑问增加了购买的不确定性。利用黑龙江省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感知风险、涉入程度对消费者转基因大豆油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的健康风险、后代风险、功能风险、个体心理风险、社会外在影响风险对其购买意愿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产品涉入程度、购买涉入程度对转基因大豆油购买意愿影响不显著;消费者的涉入程度通过感知风险间接影响转基因大豆油购买意愿;不同人口特征变量的消费者的感知风险、涉入程度、购买意愿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2019年03期 v.18;No.81 325-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社会资本、政策认知与农民职业化意愿——基于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调查数据的实证

    郭如良;刘子玉;肖嘉琳;翁贞林;

    新型职业农民是振兴乡村的重要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根据江西省556位一村一大农民学员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社会资本与政策认知对一村一大农民学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家庭人口留村比例和常联系朋友个数表征的关系资本与政策认知对一村一大农民学员的职业化意愿有显著正影响,而社会资本中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对一村一大农民学员职业化意愿的影响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为此,政府部门在采取措施引导一村一大农民学员成为新型职业化农民时,应重视社会资本和政策认知的影响,以更好地发挥一村一大农民学员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

    2019年03期 v.18;No.81 337-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林业经济

  • 中国林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二元边际分析法

    王领;桑梦倩;

    根据H-K分解方法,使用CEPII   BACI中2003—2017年HS02版本的国际贸易数据,客观描述我国林产品对12个主要贸易国在双边层次上的出口增长二元边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从总体来看,中国林产品出口增长中扩展边际贡献较小,主要取决于集约边际的增长,这一现象即使在经济危机发生后也没有发生变化,中国对各个国家的二元边际变化情况各不相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林产品产量、贸易政策、双边贸易距离、与进口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都会影响到中国林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不同的因素对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2019年03期 v.18;No.81 347-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畜牧经济

  • 关系治理与“生猪养殖户+收购商”交易的长期稳定——基于养殖户的感知视角

    徐家鹏;

    基于243家生猪养殖户的调研数据,验证是否可以通过关系治理促成生猪养殖户和收购商之间长期稳定交易。结果显示:生猪养殖户和收购商可通过完善沟通,提高双方交易满意度,进而促进双方交易稳定性提升。生猪收购商与养殖户之间沟通通畅,但并不十分关注养殖户的生产活动。超三成养殖户对生猪收购价格并不满意,近半数养殖户感知收购商对其在生猪质量及供需配合方面并不满意;生猪养殖户与收购商是否长期稳定交易,并不取决于双方是否信任,双方交易的满意度和市场环境是重要影响因子。因此,收购商应多关心和支持养殖生产过程,为双方交易的长期稳定性提供情感基础;养殖户应明晰并努力满足收购商生猪收购质量要求和产品需求;收购商应尽量满足生猪养殖户的价格诉求。最后,建议相关部门应推动生猪行业风险应急和防控机制建设,为生猪养殖户和收购商之间长期稳定交易提供良好市场环境。

    2019年03期 v.18;No.81 35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合作经济

  • 交易成本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选择——基于两家合作社的比较研究

    穆娜娜;钟真;孔祥智;

    以黑龙江省克山县的仁发合作社和河南省荥阳市的新田地合作社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探索交易成本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交易成本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双方通过垂直一体化协作所降低的市场交易成本与其可能增加的内部交易成本之差越大,即一体化的净收益越大,服务供需双方选择垂直一体化协作模式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服务供需双方则选择契约协作或现货市场交易模式的可能性更大。基于此,提出要通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民组织化等措施来降低服务外包的市场交易成本和服务供需双方一体化的内部交易成本。

    2019年03期 v.18;No.81 366-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意愿研究——基于江西省的调查

    李道和;赵创新;

    基于江西省3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从合作社特征、合作社管理者特征、外部环境特征和市场预期4个方面进行研究,实证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合作社等级、管理者的文化水平及思维方式、抽检影响、同行竞争、是否出口、经济效益预期、消费者预期与合作社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意愿呈正相关;成本预期,风险预期与合作社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意愿呈负相关,而管理者对安全农产品了解程度和政策补贴对合作社参与质量安全认证意愿影响不显著;相比生产其他类型农产品的合作社,从事瓜果蔬菜类和养殖类产品生产的合作社更愿意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2019年03期 v.18;No.81 376-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土地经济

  • 农地剩余索取权管制放松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1990—2017年

    何一鸣;陈梦;

    在农地剩余索取权管制放松条件下形成的国家与农户间的离散型差分动态分租博弈中,外部偶然事件所引起的国家管制放松行为会诱致农民的反管制谈判地位动态递增。在基于农户剩余索取权管制放松的时间连续型常微分最优增长动力系统中,若国家放松农户土地剩余索取权管制且让农户最大限度甚至全部享受剩余索取权,农业经济依然沿着最优增长路径发展并锁定在稳定收敛状态。因此,农地剩余索取权管制放松可以沿着两条路径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上述理论假说与1990—2017年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数据相一致。

    2019年03期 v.18;No.81 385-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贸易经济

  • 中非农产品贸易在1992—2017年变化特征分析及政策建议

    杨军;董婉璐;崔琦;

    近年来,中非农产品贸易规模在显著增长的同时,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在深入分析中非农产品贸易在1992—2017年变化的基础上,测算中非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和互补性。研究表明:中非农产品贸易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在双方农产品贸易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然而,中非农产品贸易面临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程度不断降低,将显著制约中非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这种贸易结构特征表明:单纯依靠贸易促进的方式已难以有效促进中非农产品贸易增长,亟需在生产技术、装备和能力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2019年03期 v.18;No.81 395-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

  • 乡村管理服务型人才振兴:困境与选择

    王鹏程;王玉斌;

    乡村管理服务型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有力支撑。基于实地调研及对重要国家政策文件的梳理,分析乡村管理服务型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路径和可改进的对策意见。研究发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乡村管理服务型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大的改善,但乡村管理服务型人才振兴还存在管理方式陈旧、技能水平不足和福利待遇较差等现实困境。提出应不断完善政府制度安排、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及提升人才自身综合素质,三者彼此约束和激励相容,从而形成合力,以实现乡村管理服务型人才的振兴。

    2019年03期 v.18;No.81 407-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空心化治理与社区建设融合研究

    徐顽强;王文彬;

    着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理应协同思考农村空心化治理和社区建设问题。当前,二者共同面临着农村经济发展迟滞、社会建设受阻、资源浪费严重和乡土文化衰落的困境与挑战。基于农村发展实际,可以精准识别治理农村空心化和社区建设的融合基石,治理农村空心化可为社区建设提供良好机遇,而开展社区建设也有助于消解农村空心化的不良效应。为此,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进程中,可制定出合并二者工作融合方案。既要整体性设计空心村的社区建设方案,并积极探索适宜的社区建设路径,也要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和丰富社区文化体系,助力农村空心化治理工作。

    2019年03期 v.18;No.81 416-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多维资本视角下贫困村旅游减贫潜力研究——以四川省小金县墨龙村为例

    常洁;高文波;何鹏;

    贫困村的旅游扶贫潜力评价,是实施乡村旅游减贫工程的重要依据。通过文献分析与整理,立足多维资本视角,从农户旅游生计资本、村域旅游地理资本、区域旅游帮扶资本3个维度探讨影响贫困村旅游减贫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用AHP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构建旅游减贫潜力综合评价模型。同时结合四川省小金县墨龙村为例进行分析,得出该贫困村旅游减贫潜力水平等级,并提出旅游减贫的策略性建议,以期为贫困村尺度的旅游减贫评价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2019年03期 v.18;No.81 424-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农村社会

  • “民主管理型”集体经济现实基础与运行机制——以成都市Z村的实地考察为基础

    张欢;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不同区域农村集体经济应具有差异化定位。依靠资本下乡或休闲旅游振兴乡村,不仅可能挤压农民的生存空间,还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风险。面临人地分离与资源下乡的契机,集体经济组织在充分发挥统分结合的体制优势、并积极进行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民主管理型集体经济。这种类型的集体经济通过集体化资源整合机制、公共化资源再分配机制以及民主化资源管理机制,克服了农地细碎化困境,有效实现了自上而下的国家资源与自下而上的农民需求的对接,从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进了农民福祉,实现了村级有效治理。民主管理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对当前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集体经济定位具有重要启示。

    2019年03期 v.18;No.81 43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